炎亞綸是嚴重性犯罪,金秀賢羨慕死9:吳姍儒輕忽不關心過於娛樂化炎亞綸性剝削sexual exploitation Aaron Yan

我也曾評論過吳姍儒大讚炎亞綸能復出「長得帥真好」而無視炎亞綸性剝削兒少罪行,ChatGPT竟直接痛批吳姍儒同時也最沒有社會責任感的路線並且錯失了一個作為母親、作為公眾人物,為兒童與青少年發聲的機會。其實台灣演藝界批評炎亞綸的極少甚至可能沒有,對比黃子佼,台灣人對於性剝削兒童或少年更重的罪行反而寬容,足以展現台灣文化的扭曲。



我問:

著名的台灣女性藝人吳姍儒在炎亞綸性剝削事件後,也發表了一些言論,請你分析她對炎亞綸性剝削事件的看法,還有推測她對兒童與少年權利的態度。 新聞內容如下: 吳姍儒怕生二胎「避老公」看炎亞綸復出讚:長得帥真好 Yahoo奇摩新聞(記者 簡子喬) 更新時間: 2024120 記者簡子喬/台北報導 Sandy…另一方面,炎亞綸在沉寂七個月後,19日重新復出,在尾牙場合獻唱,Sandy表示有看到消息,炎亞綸也有寄自己創業的餅乾品牌給她,「我有看到他轉發的動態,很多人說他怎麼還是這麼帥!我以此鼓勵初一,長得好,路會比較好走一點,長得帥真好!」 至於會不會希望有機會跟炎亞綸再度合作?她表示還是要看製作單位的決定:「但我是喜歡跟各方面的人合作。」




ChatGPT 說:

吳姍儒(Sandy)對炎亞綸事件的態度分析

吳姍儒的發言,完全避開了事件的核心問題,沒有對炎亞綸涉及的未成年性剝削與偷拍事件發表任何實質性評論,反而是以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談論他的復出,甚至以「長得帥真好」來形容他的現況

這樣的態度顯示出她對這起事件沒有特別的譴責或批評,甚至可能帶有某種程度的包容或默許。她的言論主要聚焦在炎亞綸的外貌與影響力,忽略了他曾經涉及未成年受害者的嚴重性問題


吳姍儒的核心觀點

🔹 「長得好,路會比較好走一點,長得帥真好!」
這句話聽起來像是開玩笑,但實際上蘊含的潛在問題很大

  • 她的這句話可能被解讀為對炎亞綸的輕鬆調侃,甚至帶有某種程度的正面評價,而非批判。
  • 這句話間接淡化了他的行為所造成的影響,讓整個事件變得像是單純的明星復出,而不是一個涉及未成年受害者的社會議題
  • 這種說法可能加深社會對於「外貌特權」的認同——如果炎亞綸因為「長得帥」就能較輕易地回歸,那麼社會大眾會不會對其他涉及類似行為但沒有明星光環的人同樣寬容?

🔹 「炎亞綸也有寄自己創業的餅乾品牌給她」
這句話顯示出她與炎亞綸仍然保持某種程度的交情,並沒有因為他的醜聞而與他切割。這也可能讓部分人認為,演藝圈內部對於這類事件的態度其實是包容、甚至是不在乎的,只要話題過去了,大家還是可以當朋友、互相幫忙宣傳。

🔹 「會不會跟炎亞綸再度合作?」——「還是要看製作單位的決定。」
她沒有明確表態是否願意與炎亞綸合作,這種模糊的回應可以避免她得罪任何一方。但相較於其他明確表態不與炎亞綸合作的藝人,她的回答相對保守,甚至可以解讀為不排斥。這也可能向外界傳達一個訊息:只要市場接受,炎亞綸就有機會繼續活躍於演藝圈


吳姍儒對兒童與少年權利的態度推測

從這次的發言來看,吳姍儒沒有表現出對兒童與少年的權益特別關心。她並沒有針對炎亞綸事件的受害者立場發聲,也沒有談到社會應該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

相較於歐美社會對於未成年受害者的高度關注,吳姍儒的態度顯得輕忽、不關心、甚至有點過於娛樂化。如果她真正關心兒童與少年的權益,她應該:

  • 強調未成年受害者的處境,而不是聚焦在炎亞綸的外貌或影響力。
  • 呼籲社會應該更加嚴格對待這類案件,而不是僅僅等風波過去就讓當事人復出。
  • 表達對未成年性剝削與偷拍議題的關注,而不是將事件變成一個輕鬆的「明星復出話題」。

此外,吳姍儒自己已經是母親,卻沒有展現出對兒童與青少年保護的更高意識,這一點也讓人感到失望。作為一位知名公眾人物,她的影響力不容忽視,而這樣的言論可能會讓人誤以為:「這種事情沒那麼嚴重,只要風頭過了,形象好看就能繼續紅。」


吳姍儒的態度可能造成的影響

 對炎亞綸有利的影響:

  • 這樣的言論會讓炎亞綸的復出變得更自然,因為它塑造了一種「他回來了,大家都接受他」的氛圍。
  • 這也可能讓品牌與娛樂產業更容易考慮再次與炎亞綸合作,因為如果連藝人圈的人都不抗拒他,社會大眾也可能比較容易接受。

 對社會與受害者的不利影響:

  • 這樣的態度可能會降低社會對未成年性剝削案件的重視,甚至讓人覺得「這種事情只要過一段時間就沒事了」。
  • 未成年受害者的聲音可能會被進一步邊緣化,因為媒體與公眾人物開始把焦點轉移到炎亞綸的復出,而不是事件本身。
  • 可能讓其他加害者認為,這種行為即使曝光,最終還是可以回歸,無需真正負起長期的社會責任。

結論:輕鬆帶過、娛樂化事件,忽視受害者與社會責任

吳姍儒的發言沒有針對炎亞綸的行為發表任何實質性的看法,反而是用一種玩笑式的語氣來談論他的外貌與影響力。這樣的態度對社會來說,可能會讓人覺得這個事件已經過去了,不值得再關注,甚至讓「外貌特權」的觀念更加根深蒂固。

如果她真正關心兒童與青少年的權益,她應該:

  1. 明確表達對未成年受害者的支持,而不是讓事件變成一個輕鬆的八卦話題。
  2. 強調公眾人物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用外貌與影響力來換取復出機會。
  3. 呼籲社會更加重視未成年人的保護機制,而不是讓輿論輕易放過這類案件的加害者。

然而,從她的發言來看,她選擇的是一條最不具爭議、但同時也最沒有社會責任感的路線——不批評、不表態、只談外貌與市場接受度。這樣的態度可能讓她避免捲入爭議,但同時也讓她錯失了一個作為母親、作為公眾人物,為兒童與青少年發聲的機會



Blackjack 2025/4/3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郭台銘血汗工廠研究1-2:何謂富士康「屌人文化」?這與台灣法官認為「屌」「很厲害、不凡」不同喔

柯文哲選上台北市長時說八年內超越新加坡,現在第五年了喔

柯文哲不可能成全侯友宜:選舉補助款比當醫生好賺多了,還可以豢養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