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抗戰:第六節 總統們主張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多數台灣人並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以下為我所寫的〈台灣主張抗戰詮釋權爭議:從俄烏戰爭起點論八年與十四年抗戰、戰爭罪行到國族認同〉,共十節,以下為第六節。
第六節 總統們主張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多數台灣人並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除了前述影劇節目「造史」、台灣主張擁有抗戰詮釋、中華民國對百萬中國人犯有戰爭罪,而且台灣人在歷史上並非抗戰主體外,自兩蔣過世後的總統,除了馬英九之外,包括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賴清德,都完全把中華民國視為是外來者。既然把中華民國當成「外人」甚或「外國殖民者」,給台灣抗戰抗戰歷史的解釋權又如何?我們必須反思,台灣真的想要紀念抗戰嗎?
以下,我們透過各報導去看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賴清德四位總統如何看待中華民國。
李登輝總統任內及卸任後:司馬遼太郎的1995年《台灣紀行》紀載他於1994年與李登輝總統的對談,李表示「國民黨也是外來政權。只是來統治台灣人的一個黨」,李登輝卸任總統後多次反對馬英九總統的抗戰敘事如前述。
陳水扁總統任內:2002年,陳水扁總統提出一邊一國主張。2005年,陳水扁提出中華民國四階段論,改以中華民國是台灣作為官方政策。
蔡英文當選前及總統任內:2010年5月27日《自由時報》〈蔡英文:中華民國 是流亡政府〉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明中華民國是一個流亡政府。2021年10月10日,蔡英文總統的國慶演說除一開始提到「今天是中華民國110年的國慶日」外,其餘皆以「中華民國…七十二年」描述台灣。
賴清德副總統及總統任內:2023年4月7日《中央社》〈追思鄭南榕 賴清德:台灣不能再出現外來統治〉報導,副總統賴清德說「台灣…絕對不能再出現『外來的統治』。」。2023年12月30日《中央社》〈「把中華民國當護國神山」賴清德坦承口誤:少講了憲法兩字〉報導,賴清德在辯論會上質疑將中華民國當作是兩岸的護國神山,要促進和平還是給台灣帶來災難,辯論會後則坦承口誤,他指的是「中華民國憲法」。
除了李登輝言論非常直白無須分析外,三位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蔡英文、賴清德都一致的把中華民國視為外來政權,所以才會有諸如中華民國是台灣、中華民國七十幾年、中華民國或憲法給台灣帶來災難的主張。這幾位民進黨籍總統談到中華民國,經常從1949年才起算,甚至還影響到國際對台灣的認知,例如2020年10月11日《中央社》〈搜尋中華民國建立時間變1949年 Google調查中〉報導的情況,中央社記者在Google搜尋列輸入「中華民國建立時間」、「中華民國建國時間」等字串,會出現「1949年12月7日」。而此日期是當年中央政府決定播遷至台北的日子。
直屬於總統府的國史館態度也值得對照,2025年8月6日《中央社》〈二戰結束80週年 國史館7日啟動台灣主體系列講座〉報導,國史館15日至17日有為期3天的「中日戰爭到終戰接收學術研討會」等三場活動,各活動使用的是「終戰」而非「抗戰勝利」。台灣的國史館更指出:
「報載北京政府今年下半年將啟動『3個80週年』(即抗戰勝利、聯合國成立與『台灣光復』80 週年)的宣傳戰、法律戰與心理戰,延續其一貫試圖改寫中日戰爭史實的手法,曲解戰後國際政治安排,並繼續妄稱台灣屬於中國。」
「抗戰勝利」現在被台灣官方認為是「安排」台灣成為中國一部分的「宣傳戰、法律戰與心理戰」,國防部強調抗戰反而是台灣唯一這麼做的異類官方組織,反對「抗戰那種大敘事」才是「台灣為主體的詮釋觀點」。
不只是多位台灣總統如此看待中華民國,現在台灣主流史學界也把蔣介石來台當成外來政權殖民台灣,抗戰當成殖民敘事。而台灣政府宣稱「抗戰歷史敘事權」是台灣的,卻又只談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七十幾年」,發生在在台灣以外又距今八十年前外來政權的抗戰,依照論理法則,台灣總統與台灣社會當然不會認真對待,人們也不可能會有感情與意願去認真記憶抗戰歷史。
台灣人不可能對抗戰記憶有感情的深層原因是,除了台灣人欠缺與中國在抗戰背景下有共同處境外,多數台灣人並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據2024年12月底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有7成6自認台灣人,1成自認中國人,不到1成自認「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2025年6月,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做的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民意調查的結果則是,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民眾佔調查的4.3%,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佔30.5%,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佔62.9%。無論何者,至少有六成到七成六以上台灣人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當然更不可能重視中國對日抗戰,認為台灣更有抗戰論述主導權的人,對台灣根本缺乏紀念抗戰土壤的事實,豈能完全視而不見?
更重要的是,前述民意調查多數台灣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台灣選舉無疑是具備實質政治選擇、代表特殊意義的「公民投票」,三位主張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的總統皆經過全台灣人民主投票多數支持,這已經說明了台灣主流民意的態度。
由本節討論我們可以歸納,選民熟知這些主張也因此投票給這些總統,而發生在1931年的十四年抗戰或1937年的八年抗戰,其人事時地物又都在這些總統「中華民國概念」的涵攝之外,台灣政府也僅存國防部與陸委會在特定情況下會堅持只有中華民國有抗戰歷史敘事權之類的論述。換言之,這些總統及支持他們的選民的政治意識,當然不會把抗戰歷史當成「台灣人自己的歷史」。
明明是「別人的歷史」,台灣卻仍堅持有詮釋權,顯然這就是一個政治主張而非追求真正歷史正義。而我們下一節要談,誰才真正有資格談抗戰。
Blackjack 2025/9/3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