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5的文章

我問了ChatGPT與DeepSeek「如果有新創公司用1%經費及算力低晶片創造能力相近AI模型」,對世界其實更好,只對美國沒那麼好而已

圖片
大陸 AI 新創企業 DeepSeek 橫空出世幾個模型,在各項運算指標水準不但匹敵甚至超越 OPENAI 、 Google DeepMind 等公司天價投資的產品,我看了一堆分析都基於美國立場,還不如讓 ChatGPT 自己回答,答案是低價 AI 讓世界更美好喔: 我的提問如下: 假設有一非美國的新創公司,可以用 1% 的訓練經費及算力遠低於 nvidia 最先進 GPU 算力的晶片,即可建構出數理邏輯能力足以匹敵甚至超越美國各 AI 模型的產品,其所提供的服務免費甚至收費極低,請問這對美國代表什麼?對世界又代表什麼? ChatGPT 回應如下: 如果這家非美國的新創公司確實能夠以極低成本( 1% 訓練經費及低算力)構建出數理邏輯能力超越美國現有 AI 模型的產品,並且提供免費或低價服務,這將對美國和全球產生深遠影響: 對美國的影響 AI 科技領導地位的挑戰 美國目前在 領域佔據主導地位,這一成就是基於高成本的研發投入與尖端硬體的支持。如果一個低成本、高效能的競爭對手出現,將對美國的技術優勢形成威脅,尤其是在 相關的國防、經濟和產業應用上。 市場壓力與經濟影響 如果該公司以免費或低價進入市場,可能會擠壓美國公司的市場份額,包括 OpenAI 、 Google DeepMind 等,並降低這些企業的盈利能力。美國的創投市場可能會對 AI 相關企業的高估值重新評估。 國家安全與技術競爭 AI 技術在軍事、國防和情報上的應用至關重要。一個非美國企業掌握了如此高效的技術,可能會引起美國對技術外流的擔憂,進而強化出口管制或對這家公司進行限制。 創新模式的反思 美國的 AI 模式高度依賴於高算力和高資本投入,這一事件可能促使美國企業重新思考如何以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進行技術創新。 對世界的影響 AI 技術的普惠化 該公司的技術將降低 技術的門檻,使更多國家和企業能以低成本獲取高性能的 技術,從而促進技術的民主化和普及化。 全球科技格局的變化 全球科技力量將不再集中於少數大國,其他國家可能會因為該技術的普及而加速其數位化和智慧化進程,減少對美國技術的依賴。 產業競爭與分化 如果該公司進一步向教育、醫療、農業等基礎行業提供 AI 服務,將能夠迅速改變全球產業結構,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這可能是一場產業升級的革命。 數據與隱私問題 免...

台灣為何拒絕自我轉型正義?台灣已經納粹化、全面合理台灣人參與二戰暴行!從文化部長小野李遠談起taiwan WW2 war crime NAZI

圖片
我討論轉型正義與《聽海湧》時,有網友不吝展現他的無知,好像不知道台灣人在二戰是日本的共犯殺人機器強姦犯,對照文化部長小野李遠反對擴張不義遺址到清代與日本殖民時期的理由「是國民政府能夠自我反省」,這完全證明台灣文化的殘暴變態泯滅人性!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刑罰只針對會反省的人,那不可教化的人連死刑、有期徒刑都不必,這不是鼓勵所有人犯罪嗎?文化部長小野李遠你以為當年台灣人只是受害者喔?現代台灣人不知道台灣人在歷史上殺人吃人強姦暴行不斷嗎? 很多東西我講過很多次了,就像韓國轉型正義處理了日本殖民,包括調查在日韓合邦期間與大日本帝國侵略當局合作的韓國人。綜觀台灣歷史,當年依附日本人而強取其他台灣人的既得利益者,就從未被調查追究。 用文化部長小野李遠乃至民進黨及其變態的轉型正義觀,還要先確認日本或因為日本發家致富的財閥會不會「自我反省」才轉型正義,那我要告訴全世界,日本根本沒有對二戰反省,並且台灣人也拒絕反省台灣人自己在二戰的暴行。 我再提一次 , 1999年的新聞,中研院中山人文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德蘭指出,在把台灣拓殖株式會社的檔案資料研讀、整理之後發現,「台拓」不僅涉及了慰安所的設置、慰安婦的募集,甚至還提供資源給他的關係企業「福大公司」,讓「福大」承包、興建慰安所。而在「福大」的股東名單上,赫然發現了高雄陳家、板橋林家,以及鹿港辜家的資料;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名字更是數度出現在名單當中。 現在不管是「福大」的股東名單上高雄陳家、板橋林家,以及鹿港辜家或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生前乃至日本政府,有「自我反省」過慰安所的設置、慰安婦的募集嗎? 又例如許文龍曾表示台灣人當慰安婦是「出人頭地」,我還指出《獵女犯》中的台灣軍人林逸平 1943年參與南太平洋戰爭期間,使用強暴脅迫方式違反被害人的意願令其為奴、當性奴隸也就是慰安婦,結果作者陳千武自傳小說《獵女犯》自我幻想認定那些被害人有某些想法,到了現代又「蛻變」成「熱帶天使」音樂舞台劇!就從事實來看,這樣的台灣人沒有被以戰犯審判,也沒有被轉型正義,這對嗎?戲劇還以改編形式大談加害人成為被害人的「天使」? 辛德勒的名單有位納粹軍官阿蒙·歌德迷戀猶太人海倫·希爾施,但就是不會寫得像台灣這樣搞浪漫,為什麼呢?你以為美國人、猶太人不會寫浪漫戲嗎? 理由很簡單...

Trump或美國有可能讓維吾爾族穆斯林宗教難民、走線客當美國大兵?從民運出身许四多「模擬美國政治庇護申請」談起Zouxian Illegal Immigrant Trump Uyghurs Muslims

圖片
世界日報採訪走線客馬驫說中國宗教迫害高壓統治,他建議年輕走線客去報名從軍是對美國表達感恩的最佳方式,但自焚美軍及年初在美國「恐攻」的退役軍人都被傳是穆斯林,真正的穆斯林看見美國支持以色列種族滅絕加薩,難道不會認為美國在屠殺穆斯林?難道真正的穆斯林看到以色列軍隊拿到美國武器這樣瘋狂大屠殺,還有美國在國際上這樣阻撓巴勒斯坦建國及把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還能對美國表達感恩? 之前我看過一位參與過六四民運的 youtuber 许四多製作的影片「模擬美國政治庇護申請,哭笑不得,最後結果出乎任何人意料」,這位许四多先生已經入籍美國,非常反共,並且立志「再也不做中國人」,比較特別的是他就像很多已經在美國有合法身分的移民,對走線客相當不滿,其中這個 2025 年 1 月 4 日發布的影片「模擬美國政治庇護申請,哭笑不得,最後結果出乎任何人意料」就顯現出很多矛盾與趣味性。 基本上,來自中國的走線客都會不約而同地強調被政治迫害、宗教不自由,只有極少數的人會承認自己是到美國淘金,總有一天要衣錦還鄉。但那些合法的華裔「老移民」對這些來自中國的走線客很多有強大敵意,基本上不相信這些中國人被迫害,就單純是來美國搞錢的,而且嚴重敗壞了華裔形象,因為這些走線客顯然就是走美國法律漏洞、佔美國便宜。 強烈反共而且參與過六四民運的 youtuber 许四多,從他的說法可以推斷他就是認為這些走線客是為了發財的美國夢,當然他後來也有一些理解走線客的說法。在他的這個「模擬美國政治庇護申請,哭笑不得,最後結果出乎任何人意料」影片中,這位走線客自稱因為基督教信仰被政治迫害,但卻說不出一個聖經故事,也根本沒上過教會,對教會活動的流程無法描述,任何正常人都會認為該走線客根本就是欺騙美國人,純粹就是要「混進美國」。 许四多質疑這些走線客根本不是追求民主自由,因為在這些走線客只要一出國就是離開了共產黨統治,不管是哪個國家,或是走線客最愛的中南美路線,每個國家都是民主國家,為何不留下?可見 這些人根本就是去美國淘金 。 所以,在世界日報 2024-11-30 “ 走線客專題/紐約穆斯林共居避風港   快樂做拉麵不賺快錢”報導中,自稱「我是為追求自由和平等、逃離中國高壓統治而來的,不是為了賺快錢。」的走線客馬驫,若用许四多的質疑去檢視,就可以懷疑他為何...

台灣為何反對轉型正義日本殖民不義?用韓國轉型正義看《聽海湧》獵女犯、慰安婦及台灣比韓國更熱衷幫日本軍國大屠殺!?taiwan war crime japan

圖片
《聽海湧》導演孫介珩說 3 名戰俘員就是當年台灣居民的縮影,但當年去幫日本屠殺戰俘或參與馬尼拉大屠殺或獵捕性奴隸當慰安婦的台灣人都是少數,孫介珩為何把戰犯當成台灣人縮影?為何台灣的垃圾轉型正義不查日本,我們應該從台灣介入二戰程度,及究竟幫日本大屠殺與幫日本抓性奴隸當慰安婦到什麼地步來看。 一、幫日本屠殺獵捕慰安婦的人絕非「當年台灣居民的縮影」 首先,關於《聽海湧》導演孫介珩把屠殺戰俘的台灣戰俘監視員的加害者描繪成受害者,把真正被屠殺幾千人的戰俘視角扁平化,從轉型正義角度來看,這就像那些集中營電影只描繪守衛卻無視進毒氣室猶太人的心境一樣,那些被殺害的幾千人莫名其妙被屠殺,就因為殺人共犯是台灣人,就好像殺人比被殺的人無辜?只因為他們是服從命令? 轉型正義要求每個人要有良心不應服從不義命令,退萬步言,戰俘監視員或類似李登輝哥哥李登欽之類的台灣人也是志願加入協助日本的,這樣叫委屈,那多數台灣人難道跟這些滿手血腥的人一樣? 又例如陳千武自傳小說《獵女犯》,台灣青年林逸平在東南亞獵捕到華裔女性當成性奴隸,小說中的慰安婦最後被描繪成好像與林逸平有能夠互相理解的,一堆人據此寫了一堆,我要從犯罪的角度來看。 假設《獵女犯》所述基礎犯罪事實內容為真,那行為人就有包括加重強制性交、妨害性自主致加重結果罪,此外還有綁架加以監禁的相關犯罪,是以性犯罪為基礎的複合犯罪。 故事小說主角台灣青年林逸平 1943 年參與南太平洋戰爭, 1946  年返台,陳千武 1964  年起發表了一系列以戰爭為主題的小說, 1984  年出版時名為《獵女犯》的小說,這之間的回憶間隔至少二十年,到出版時已經隔了四十年。犯罪行為人對二十年或四十年前行為的記憶,包括被害人的想法,有可能可以忠實還原嗎? 犯罪行為人美化自己行為很常見,還有許多旁觀者也會協助美化,於是明明就是強姦殺人強制性交綁架複合犯,就變成可憐兮兮的被害者。就像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館長楊振隆高中時在課堂上把老師當眾砍頭,風傳媒記者謝孟穎專訪時還說楊振隆不願多談對老師有何不滿:「這樣對受害者不公平。」,我們至少可知謝孟穎有問楊振隆你是不是對老師不滿? 奇怪了,加害者的「心情」可以問到讓當事人說好說滿,被害人家屬與現場目擊的幾十個同學都還健在,但風傳媒記者謝孟穎就是不採訪,好像當年勸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