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總理要教宗道歉?談基督教文明做殖民政府種族滅絕genocide原住民共犯、蔡英文就職表演「西方傳教士改變了原住民比較草莽」的背後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要教宗方濟各親自前來加國道歉,因多省印第安寄宿學校遺址附近被發現千名學童遺骸,白人主犯要當年對原住民種族滅絕的共犯道歉?這讓我想到臺灣原住民祖靈信仰被傳教士改為天主、基督教的過去,這算是「種族滅絕」嗎?如果臺灣認為新疆維吾爾族被改變伊斯蘭信仰是「種族滅絕」,那臺灣原住民被以各種方式改變宗教信仰呢?當年日本改變臺灣漢人信仰也是「種族滅絕」囉?而2016年,蔡英文520就職典禮上,表演一句台詞「西方傳教士改變了原住民比較草莽」的背後,不也象徵了許多價值觀?
.
我在2021/01/13曾根據加拿大公視實境節目《第一次接觸》寫了一篇從加拿大對原住民文化滅絕看臺灣轉型正義的虛假(臺灣本省人的祖先屠殺獵食原住民的歷史應該被記住!),當時中國大陸對新疆維吾爾族政策被指控種族滅絕的呼聲還沒有如今這麼強烈,而公共電視雖然請了兩位臺灣原住民與談,但主持人鄧惠文醫師不曉得是對種族滅絕議題的完全無知還是避重就輕,完全沒導讀一下加拿大白人政府的文化與種族滅絕及北美原住民受害的情況,映後論壇竟把主題變為《是你微歧視還是我玻璃心》,公視說「他們將與9位公民觀眾分享自身的遭遇,在風趣的座談中一起探討何謂微歧視」,真是荒謬絕倫。
紀錄片中,仍有白人不相信政府曾經為惡 翻攝公視
我在該文提到,2016年蔡英文的520就職大典,我在現場就親耳聽到司儀說:「西方傳教士改變了原住民比較草莽的生活習慣」,當下感覺非常惡劣。這種稱頌基督教文化「改變了原住民比較草莽」的思維竟在蔡英文就職典禮上「堂而皇之」的「宣揚」,就具體而微的反映出臺灣社會的「大歧視」,臺灣公視看到加拿大的悲劇後沒想到嗎?
依據中華民國內政部宗教輔導科統計顯示,臺灣的基督徒人口佔4%,即100萬左右,依長老教會Namoh Ising「基督教對原住民的影響」則指出「依保守的估計,近51萬的原住民人口中,70%以上是信奉基督的信仰」、「基督教的唯一神論,直接地向原住民族的多神觀挑戰」、「基督教和原住民族信仰的對遇,可以說是兩種文化交會的問題。基督教挾著較好的信仰理論、組織和經濟的優勢,狠狠地撞擊另一個沒有文字、組織樸素、經濟弱勢的在地文化」,雖然Namoh Ising認為「原住民族改信基督教之後,他們在基督教的信仰領域裡,族人整體性地從繁瑣、束縛的宗教禁忌中被釋放出來」,但加拿大白人強迫印地安原住民改變信仰、蔡英文就職典禮上的漢人認為「西方傳教士改變了原住民比較草莽的生活習慣」,背後的思維是什麼,臺灣人深思過了嗎?
我在從新疆維吾爾種族滅絕證言看澳洲「失竊的一代」加拿大「印地安寄宿學校」日本「蕃童教育所」美國「拓荒」種族滅絕則再介紹了一次關於加拿大「印地安寄宿學校」的種族滅絕問題,並一起簡短談了一下日本「蕃童教育所」及美國「拓荒」種族滅絕。奇妙的是,發生在臺灣的種族滅絕問題,由於「元兇」是漢人及日本人,傳教士又被認為「改變了原住民比較草莽」,大家也就不怎麼談了?
無論如何,關於天主教的醜聞也不止這一樁,像關於部分不肖的天主教神父利用信仰進行戀童癖行為就非常惡質,從2001年到2010年,天主教會的中央管理機構聖座經過深思熟慮,認為溯及過往50年,大約有3,000名神父涉及性虐待,但這是天主教內部自身的腐敗問題,加拿大白人殖民政府從1870年開始到1996年止以「文明化」為名將約有三成的原住民兒童(約150,000人)安置於寄宿學校,其目的在於把這些原住民「基督教化」,並去除其原住民文化與信仰「抹殺孩子人格中的印地安文化認同」,過程中,有三萬多人在寄宿學校里受到教會人員的虐待、體罰,甚至性侵害,並至少有6000名學童在就學期間死亡,現在「證據」被發現了,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有什麼臉要教宗方濟各來道歉?
不就是你們這些白人政府教唆的?
反過來說,臺灣對種族滅絕原住民的歷史,包含把原住民殺害製作成「蕃膏」,連傳教士馬偕博士都看不下去而寫在書中,現在加拿大總理都會反省自己歷史,那臺灣人呢?
Blackjack 2021/6/27
無名塚事件發酵 加拿大總理要求教宗親來道歉
2021-06-26 22:24 中央社 / 渥太華25日綜合外電報導
加拿大原住民團體在兩所天主教寄宿學校舊址發現將近千人的無名塚,揭露原民飽受迫害的黑歷史。總理杜魯多今天表示,已籲請教宗方濟各親自前來加國道歉,還給受害者公道。
路透社報導,杜魯多告訴媒體記者:「我已親自與教宗閣下通話,向他強調道歉固然重要,而且還應該站上加拿大土地,向這裡的原住民表達歉意」。
杜魯多表示:「我知道天主教會領導層正在觀察,而且非常積極參與接下來可能採取的行動」。
杜魯多還說:「國內各地有許多天主教徒親口告訴我,他們希望教會在此事中發揮正面影響力。」
原民團體上月底透過雷達,探測到卑詩省坎路普斯印第安寄宿學校(Kamloops Indian ResidentialSchool)地底埋藏215具學童遺骸,本週又發現薩克其萬省的瑪麗瓦爾(Marieval)寄宿學校遺址有751座無名塚,國內向聯邦政府與天主教會追究責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消息曝光後,教宗方濟各僅於日前回應,他對這些悲劇深感悲痛,並呼籲尊重原民權利和文化,但他迄今仍未道歉。
***
杜魯道敦促教宗赴加國 向原民道歉
04:102021/06/27 旺報 蔡鵑如
加拿大卑詩省與薩克其萬省的兩處原住民兒童寄宿學校遺址,近月來共發現近千具遺骸,引發加國原民維權團體砲轟,以同化為名行種族滅絕之實。總理杜魯道25日表示,他已敦促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訪問加拿大,為天主教教會在設立、管理原民寄宿學校時,所扮演的角色向加國原住民道歉。
杜魯道表示,「我已親自與教宗方濟各對話,並向他強調,他不僅要道歉,還要向居住在加拿大土地的加國原住民致歉,是有多麼重要。」他說,「我知道天主教的領導階層,正在關注且非常積極參與接下來可以採行的措施。」
加拿大聯邦成立後,逐步設立原住民兒童寄宿學校制度,試圖強制同化原住民。自1840年代到1990年代,至少15萬原民兒童被送入天主教興辦的寄宿學校,期間超過3200名兒童遭虐而死。
今年5月,卑詩省甘露市的原民寄宿學校舊址地下室,發現215具兒童遺骸,但當時教宗並未直接道歉,只表達他深感痛心,並呼籲尊重原住民的文化和權利。薩克其萬省原住民組織24日宣布,在該省「瑪麗瓦爾寄宿學校」舊址附近發現751座無名墓,是迄今發現數量最大的無名墓地。
#教宗 #發現 #杜魯道 #道歉 #加國
從加拿大對原住民種族滅絕看臺灣轉型正義的虛假(臺灣本省人的祖先屠殺獵食原住民的歷史應該被記住!)2021/01/13 15:09
公視8日播出加拿大公視實境節目《第一次接觸》,介紹了加拿大白人前往北美原住民部落,進入其家庭並體驗原住民生活,藉以重新認識他們並破除對原住民的刻版印象。會後有兩位台灣原住民與談,可惜被節目設計完全離題,因為映後論壇主題是《是你微歧視還是我玻璃心》,根本沒有談到臺灣原住民歷史上的類似處境與臺灣政府的應對,非常令人遺憾。
紀錄片《第一次接觸》(First contact) 翻攝公視紀錄片中,仍有白人不相信政府曾經為惡 翻攝公視
首先談加拿大白人政府過去對加拿大印地安人的迫害: 從1870年開始到1996年止,加拿大對印地安原住民進行了「文化清洗」,白人政府以「文明化」為名將約有三成的原住民兒童(約150,000人)安置於寄宿學校,其目的在於把這些原住民「基督教化」,並去除其原住民文化與信仰「抹殺孩子人格中的印地安文化認同」,其手段的殘暴在於把幼童從母親身旁帶走,當然也沒有問過這些原住民的意願,在所謂學童的「文明化」過程中,有三萬多人在寄宿學校里受到教會人員的虐待、體罰,甚至性侵害,並至少有至少6000名學童在就學期間死亡。加拿大的原住民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其報告認定原住民寄宿學校系統應被歸為一項種族文化滅絕的惡行。
位於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的 QuAppelle 印地安人寄宿學校,1885年 引自wiki加拿大原住民學童於寄宿學校中讀書 引自WIKI前寄宿學校,已於2015年拆毀 引自WIKI
其中一位受害者Phyllis Webstad,她在2013年9月30日組織了首個橘衣日(Orange Shirt Day),以示加拿大寄宿學校對幾代原住民家庭和社區造成的傷害。原因是6歲的Phyllis Webstad在第一天上學時,興奮地選擇了一件橘色上衣,然而這件新衣卻被無情地脫下,之後再也沒有看到過。而從2013年後的每年9月30日,加拿大人被要求穿上橘色衣服,以示支持。
原住民寄宿學校受害者Phyllis Webstad 引自http://www.orangeshirtday.org/
這段歷史對臺灣原住民來說,非常重要也值得借鏡,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映後論壇竟把主題變為《是你微歧視還是我玻璃心》,主持人鄧惠文醫師也沒導讀一下加拿大白人政府的文化與種族滅絕及北美原住民受害的情況,公視說「他們將與9位公民觀眾分享自身的遭遇,在風趣的座談中一起探討何謂微歧視」,可謂完全失去了看這部片的意義。
為什麼呢?
臺灣原住民背負了非常多的刻板印象,原因來自過去漢人(也就是所謂的本省人)的壓迫及日本政府的殖民統治,「改朝換代」變成國民政府及民進黨統治後,這種歧視只有些微改善,像2016年蔡英文的520就職大典,我在現場就親耳聽到司儀說:「西方傳教士改變了原住民比較草莽的生活習慣」,當下感覺非常惡劣。這種用基督教文化強迫原住民「改變了原住民比較草莽」的思維竟在蔡英文就職典禮上「堂而皇之」的「宣揚」,具體而微的反映出臺灣社會的「大歧視」,跟《是你微歧視還是我玻璃心》又有何關係?
我在現場遇到一位主張西拉雅族應正名的原住民 筆者攝
就像我在同為公視節目TIT《我在山里 我很好》那集所見,日本亦以「教化」為名強迫原住民離開原生地,還將敵對的原住民部落「安置」於同一區域,根本不把臺灣原住民當人看!而臺灣原住民也有類似加拿大原住民的過去,臺灣公視映後論壇竟不談,是不知道還是不想談??
日本亦以「教化」為名強迫原住民離開原生地,還將敵對的原住民「安置」於同一區域 翻攝 公視節目TIT《我在山里 我很好》日本亦以「教化」為名強迫原住民離開原生地,還將敵對的原住民「安置」於同一區域 翻攝 公視節目TIT《我在山里 我很好》日本亦以「教化」為名強迫原住民離開原生地,還將敵對的原住民「安置」於同一區域 翻攝 公視節目TIT《我在山里 我很好》日本亦以「教化」為名強迫原住民離開原生地,還將敵對的原住民「安置」於同一區域 翻攝 公視節目TIT《我在山里 我很好》日本亦以「教化」為名強迫原住民離開原生地,還將敵對的原住民「安置」於同一區域 翻攝 公視節目TIT《我在山里 我很好》日本亦以「教化」為名強迫原住民離開原生地,還將敵對的原住民「安置」於同一區域 翻攝 公視節目TIT《我在山里 我很好》
臺灣政府對於臺灣原住民的轉型正義與名譽的捍衛,向來興趣缺缺,日本放送協會(NHK)在2009年撥出的特別節目中,曾報導有關二次大戰前日本殖民台灣時的情景,並將原住民參加倫敦英日博覽會的照片標示為「人間動物園」,當事者女兒不滿向NHK提起索賠訴訟。2016年,日本最高法院裁定毀謗罪不成立。
臺灣轉型正義有沒有考慮對日本「固有」的歧視批判??
日本NHK將臺灣原住民稱為人間動物園 引自 https://www.thenewslens 日媒稱台灣原住民是「動物園」!東京最高法院裁定:不算毀謗
或許有人會認為,轉型正義只要討論國民黨時期就好了,其他的「太遠」,問題是民進黨任用的官員並不這麼想,2019年,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對內政部長徐國勇當鄭成功來台358周年中樞祭典主祭官表示:台灣原住民族眼中鄭成功是台灣版「哥倫布」:燒殺擄掠、侵奪土地、強迫殖民!故要求「拒絕殖民史觀,取消中樞祭拜」!我們不得不質疑:
358年前的鄭成功「應該被檢討」,西元1945年後的國民黨應該被轉型正義,那「358年前至西元1945年間」的事呢??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對內政部長徐國勇當鄭成功來台358周年中樞祭典主祭官表示:台灣原住民族眼中鄭成功是台灣版「哥倫布」:燒殺擄掠、侵奪土地、強迫殖民!故要求「拒絕殖民史觀,取消中樞祭拜」! 翻攝其臉書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對內政部長徐國勇當鄭成功來台358周年中樞祭典主祭官表示:台灣原住民族眼中鄭成功是台灣版「哥倫布」:燒殺擄掠、侵奪土地、強迫殖民!故要求「拒絕殖民史觀,取消中樞祭拜」! 翻攝其臉書內政部長徐國勇(中)上月29日南下台南主持鄭成功中樞祭典,引發討論。記者修瑞瑩/攝影
Kolas Yotaka「只針對鄭成功」,其實並不正確,因為鄭成功1661年攻台,1662年2月9日荷蘭大員長官揆一正式退出台灣,同年6月23日鄭成功死亡,如果「統治一小部分臺灣」不到四個半月的鄭成功被358年後的Kolas Yotaka指責,他的「共犯」才更是「元兇」吧!?
「鄭成功們」的存在,才是臺灣原住民被壓迫的根源,後來的「漢人移民」也就是所謂「本省人」的祖先,這些「台灣先民」獵食原住民,馬偕、胡適之父胡鐵花甚至日本人都有記載:在《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From Far Formosa)中,馬偕談到漢人在屠殺原住民之後如何吃原住民的心臟、骨頭與肉。胡適之父胡傳《臺灣日記與稟啟》也談到漢人吃原住民的紀錄,並謂之「番膏」,「官示禁,而民亦不從也」。片岡巖《台灣風俗誌》記錄了南投埔里及明治 44 年(1911 年)宜蘭的漢人吃原住民事件,有多少人知道「本省人」這樣壓迫「原住民」呢?
《第一次接觸》映後論壇《是你微歧視還是我玻璃心》來賓馬躍.比吼說如果大家不正視歷史,一味的「向前看」,認為誰來都可以,那以後「中國會打過來」,歷史仍然會重複上演!或許我們可以看看,這些臺灣原住民被臺灣先民迫害屠殺的歷史何時會被普遍教育?原住民族日何時才會讓大家知道過去臺灣真正的歷史?
馬躍.比吼認為不認真對待歷史是不對的 翻攝公視
Blackjack 2021/1/13
二、澳洲「失竊的一代」
根據范盛保,澳洲原住民族─爭論中的議題與研究取向論文的介紹 ,關於澳洲的「種族滅絕」:
“追溯澳洲關於「失竊的一代」原住民政 策可溯及 1869 年維多利亞殖民地所執行的『原住民保護法』(Aboriginal Protection Act),此保護法授予政府可限制原住民居住、工作及婚姻。而一 般認定「失竊的一代」約發生在 1910-1970 年代,數萬名(根據澳洲統計 局官方於 1994 年說法,約 25,000~30,000 名)兒童或者因「強制性遷離」 (forcible removal)、在「威脅下遷離」(removal under threat or duress)以 及「官方欺騙」(official deception),或者因其父母「未被告知的自願性放 棄」(uninformed voluntary release)或「自願性放棄」(voluntary release) 而將孩童重新安置在慈善機構或宗教組織,學習白人的生活(Reconcili Action, 2007)。 導致此種做法的最主要原因是澳洲的白澳政策心態。這種做法以目前的眼光來看實際是根基於種族歧視甚至是種族滅絕的概念…”
美國所謂的「拓荒」是對印地安人的種族滅絕,如果套用上述種族滅絕的概念,美國白人從非洲運來「黑奴」,迫使其放棄原生文化,也是種族滅絕。
綜上,關於新疆維吾爾族被「種族滅絕」或「勞動教養」的問題,我們也應該得到啟發,過去臺灣史一向忽略日本殖民時期對原住民的種族滅絕問題,就算魏德聖拍了《賽德克•巴萊》,談到莫那•魯道反抗日本是因為理蕃政策使賽德克族失去自己的文化與信仰,男人必須搬木頭服勞役,不能再馳騁山林追逐獵物;女人必須低身為日本軍警家眷幫傭,不能再編織綵衣。最重要的是,他們被禁止紋面,逐漸失去了賽德克族的傳統信仰圖騰…
臺灣人在探討中共對待維吾爾族是否構成「種族滅絕」的同時,也該探討臺灣「種族滅絕」歷史被有心人遮掩的問題。
Blackjack 2021/3/31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