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竟然刊出金恒煒替彭文正說話的文章!彭文正告法官藉以申請迴避「奸巧」嗎?
彭文正自從牽涉蔡英文論文門以來,成為綠營公敵及彭昔日好友避之唯恐不及的鬼見愁,但自由時報罕見刊出金恒煒替彭文正申請法官張詠惠迴避說話的文章,不簡單。之前彭案法官被換,我的案子兩個審級也曾被換七個法官,一審法官連判決事實都寫錯,這種以時間地點都錯誤的事實作為判決結果的審理手法竟然被認為是法官審理的核心,臺灣司法的奇葩,真的可以征服宇宙。
.
.
按照道理說,臺灣法官是相當重視名譽的,之前張靜律師不過為了推動陪審制,說了句「陪審制是台灣司法界除屎的良方」指「有5至10%的法官或檢察官會收錢」,就引起許多法官檢察官大忿,但後來翁茂鍾的27本筆記本扯出一大堆司法官的世紀醜聞,為何同一批法官不說話呢?面對司法信任度又仆街了,這回要找吳念真?
原來,司法信任度崩盤,吳念真發大財?
或者,吳念真大慈悲,不收無藥可救的臺灣司法一毛錢?
套行政院長蘇貞昌的一句至理名言:「長廷兄,轉移焦點,也不能改變涉案的事實!」,「司法院,找吳念真,也不能改變翁茂鍾揭密臺灣司法腐敗的事實!」
我曾經批評彭文正,也不喜歡金恒煒,但看到彭文正被昔日「戰友」背棄背刺,很多人從此行同陌路拒接電話,竟然金恒煒還敢在蔡英文綠營的地盤起義,這編輯小小的勇氣及金恒煒的義氣,值得肯定!
Blackjack 2021/4/29
評論 > 投書
自由廣場》(金恒煒專欄)彭文正「奸巧」嗎?
2021/04/29 05:30
政治評論者彭文正提出「確認蔡英文博士論文不存在之訴」,地院法官張詠惠判決駁回,彭上訴高院,高院以「訴訟程序有重大瑕疵」為由,發回更審。引發爭議的是,案子竟然又回到張詠惠手上。且不問嚴格的正當法律程序,連常識性的利害衝突原則都通不過,難怪引發「彭文正告法官」事件。
彭文正先發函給法官會議轄下的「分案審核小組」,要求重新分案,開庭時則面請張詠惠「自行迴避」。張法官悍然不理,硬要進行實質審判。在律師建議下,彭文正藉由「尿遁」,立刻遞狀控告張詠惠;張法官既成「被告」,自然失去審理此案的正當性。這就是「彭文正告法官」的原委。
同是律師的楊岡儒寫了反擊文章,不滿彭文正狀告法官迫使法官迴避之舉。楊文開篇即揭示他的信念:懇請冷靜、理性面對法院審理,「因為我們衷心信賴司法公正」。然而,閃亮如金漆的「司法公正」早耐不住黨國的摧殘而破碎發黑了。所以問題不在「我們」信不信賴司法公正,而是司法到底公不公正?只要看看司法信賴度民調低下到難堪程度,就不必多費口舌了。
楊文筆伐的重點在:彭文正藉故離庭,控告張法官然後「請求法官迴避」,「若此風可長,往後任何人均可假借此詭道技巧強凌司法迴避?」楊文抨擊此係「巧偽訴訟技巧」,斷言「法官絕無迴避必要」云云。法官有無迴避必要?是不是「絕無」?大有可疑。
這裡要討論的有二:一個是「強凌」司法(官);一個是巧偽訴訟技巧。
司法是國家機器之一,依左派理論,法院是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又或如法學大師耶林(Rudolf von Jhering)所說,法律是「權力的政治」;台灣尤然,向來只有司法「霸凌」人民,區區草民哪有「強凌」司法的能耐?前監委陳師孟依憲法糾彈司法,馬上被司法人員冠上「霸凌」的帽子。如果監院糾彈司法人員都屬「霸凌」,小小彭文正告法官,當然是「強凌」加三級了。
「巧偽訴訟技巧」自是負面用語。民主體制下的司法,允許穿越法律條文以爭取權利極大化;不容青天大老爺驚堂木一拍,大喝一聲「刁民」,拖出去打。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彭文正告法官,真說「巧偽」,其實是司法「巧偽」在前,彭「巧偽」在後。張詠惠初審判決被高院打了回票,重審當然要換法官才合乎公平正義原則,因為張法官的「公正性」已被高院質疑與否決;而「公正性」是正當法律程序的要素之一。彭文正若不用「奸巧」,不被司法亂棒打死才怪!
楊文結論:「訴訟本質在保障人民基本權益,若人民佯借訟技而霸凌司法,怎值得保障?」誰說審判不會違反「本質」?監察院調查陳水扁「四大案」,指出「中途換法官」違反法定法官原則,侵害扁訴訟權。那麼「彭案」應換法官而不換,同樣有違程序正義原則。
理論、理想上的司法正義與實際上的司法正義,有時落差很大;彭文正告法官正是透過保障自我而趨向司法本質,縮小兩者的距離。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
【重磅快評】找吳念真拍片救司改?難怪離人民愈來愈遠
2021-04-21 19:50 聯合報 / 主筆室
蔡總統一上任就宣示司法改革,但五年過去了,人民對於司法信任卻愈來愈低。右為司法院長許宗力。 本報資料照片
蔡總統一上任就宣示司法改革,但五年過去了,人民對於司法信任卻愈來愈低。右為司法院長許宗力。 本報資料照片
司法院最近打算修改司法院組織法,設立「新聞及法治宣導處」,用來強化與人民溝通,還邀請了導演吳念真擔任「國民法官」的代言人與宣導影片,這個構想今天在立法院遭到不分朝野的立委一片質疑。人民對於司法信任感為何低落,光從司法院想出的這些解方就可知道,他們完全活在另一個時空,不知道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2016年蔡總統上任就宣示司法改革,還大張旗鼓舉行了司改國是會議以及多場的籌備會議,她強調司法改革要從人民的角度出發,要用一般人看得懂的語言,來呈現討論的成果,而改革方向,更要能夠回應人民的期待。改革方向重點包括法庭的透明化和裁判書的親民化、法官和檢察官進用和淘汰機制的改革、打造專業與中立的司法體系、以及建立人民參與審判的制度。
但蔡英文第二任任期都已經過了快一年,除了國民法官外,司法改革幾乎交了白卷,雖然蔡英文夸夸自言在司改交出了多少成績單,事實上數據會說話。中正大學在今年2月公布公布去年民眾對司法與犯罪防制滿意度的調查研究結果,法官信任度降到只剩26.7%,相較於去年大跌了9.7%。
就算不看數字,從幾個爭議判例就知道,為何司法愈來愈不受人民信任。就以最近的太魯閣號事件為例,這場意外釀成如此重大的傷亡,最早的花蓮地院承審法官認定工地主任李義祥無勾串可能加上犯罪證據湮滅可能性低,裁定50萬元交保,事後檢察官不服提起抗告,才又聲押獲准。
從其後陸續出爐的事證,顯示李義祥掩飾了許多犯罪經過,還有當時未曝光的移工「阿好」,都顯示當時的交保多麼輕率。此外,包括司法院對於牽涉許多司法官涉入其中的富商翁茂鍾案輕輕放過,都再一次折損人民對於司法的信任。
而就實務上,恐龍法官、奶嘴法官做出的恐龍或背離社會現實的判決依舊時有可聞,這些都是人民對司法的「痛點」,這幾年有改善嗎?選前、上任後都以司法改革者自居的蔡英文,五年過去了,人民覺得司法有進步嗎,這不是廢弛職務嗎?
蔡英文自己甚至遭到前大法官許玉秀投書指其在與司改公民團體會面時,將大法官、司法院前秘書長呂太郎叫來「喝斥」,引發法官不滿,如此心態下,也難怪司改成了蔡政府難堪的成績單。
「有錢判生、無錢判死」這句深植人心的話語,代表人民對於司法的不信任,司法院要提高人民信任感,根本作法應提高審判品質。但最該做沒做,司法院與人民溝通的方式也始終抓不重點,沒有對話只有宣傳,以為找了吳念真來拍電影介紹國民法庭在做甚麼能挽救司法信任。這種方式除了讓什麼能賣的吳念真又多了一個業績紀錄,什麼也改變不了,更顯示了司法與人心距離實在太遠太遠了。
***
找吳念真拍電影救司法信賴 藍綠委齊疑:都民眾誤解?
2021-04-21 10:22 聯合報 / 記者王宏舜/台北即時報導
司法院秘書長林輝煌今至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備詢,說明本年度立法計畫、預算凍結項目和司法院組織法第九條條文修正草案。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質疑司法院一直說民眾誤解司法,因此要成立新的處室,但現有「與社會對話小組」對話目的、對話形式、對話成效為何?他說,這不是假定民眾都是誤解司法,司法院就找導演吳念真拍電影,以為這樣就可以找回民眾的信心。
羅說,對話不是單向的,司法院要傾聽民眾的心聲,否則就算訓練民眾一個月,民眾也無法達到律師般的法律水準。
國民黨立委葉毓蘭對司法院要增設「新聞及法治宣導處」,質疑是像行政院一樣在「大撒幣」,不如實質提升司法審判品質。
葉並指司法院總把翁茂鍾案推給是十多年前的事件,但她認為這種說法看不出司法院改革的決心與能力,編再多的政策宣導費也是枉然。
立委李貴敏也認為增設「新聞及法治宣導處」也有大撒幣之疑,行政單位大內宣、司法院也有樣學樣?她質疑司法院拿「國民法官」當幌子編預算,手法人民無法相信,並說「也未免太小看你們自己的公共關係處了吧!」,怎可這樣玩國家體制?
林輝煌表示,司法院所屬36所法院常有輿論關注新聞,有必要加強對民眾的法治宣導,日本1953年設置廣報課,一直由法官兼任。
林輝煌表示,司法院司法行政廳職掌的「加強司法與社會多元對話方案之綜合規劃、推動及協調事項」,與發言人室職掌的「本院重要政策新聞聯繫發布、政策宣導」等事項,二者息息相關,功能、資源有部分重疊,因此才協調整合現有資源,欲提升司法行政效率。
林說,為提升行政效能,統整規劃法治教育、政策宣導的現有資源,因此修正司法院組織法第9條第10款,設立「新聞及法治宣導處」,執掌司法院重要新聞聯繫發布、重大輿情回應、政策宣導規劃及法治教育推廣等業務。
葉毓蘭以日前的中正大學民調詢問,質疑民眾對司法審判觀感只有26.7%的信任度,她認為判決結果不符合民眾期待、部分判決各審級歧異,以及富商翁茂鍾案等,都是壓垮司法滿意度的最後一根稻草。
葉毓蘭話鋒一轉,指法官和律師相較,根本是「低價勞工」,每個案件的報酬僅有2千多元且工作量又大,「俗又大碗」。葉毓蘭說,民眾上法庭,法官常講幾句話就結束,她認為法官也無奈,但司法院有無檢討「法官沒時間審理案件」;林輝煌表示,法官們一年新收案件約3百多萬件。
司法院表示,法官平均花在審案時間與案件簡易、民事、刑事、行政訴訟都不同。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擔憂國民法官案負擔繁重,辯護資源若無合理對待,律師將興趣缺缺。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詢問林輝煌,翁茂鍾、石木欽案讓司法形象重挫,若翁茂鍾案裡有御用法官,「你能接受嗎?」並認為司法院的態度太軟弱,致有25名法官「全逾懲處權行使期」,難以回應社會大眾期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