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年和統時間表與太陽花的台獨之路

中評社長郭偉峰發表九千多字長文《習近平十九大對台方略與兩岸未來三十年思考》值得一讀,主要重點提到台灣從俯視到仰視大陸及「卅年和統時間表」,這正是中國洗刷百年國恥的最後一頁。對此,台灣人當然不會接受,仇中的太陽花世代更有機會「生不逢時」,我倒有興趣看看:

一、如果統一,仇中的太陽花世代會怎麼樣?   
二、如果沒統一,兩岸會怎麼樣?  
三、如果台獨,大陸會怎麼樣?

這類文章的特色強調的重要主旨與毛澤東時代最大的不同是,毛澤東那時強調的是「超英趕美」,做法沒有成功。現在大陸骨子裡仍是「趕美」,但「似乎」沒那麼「不可思議」了,證據在哪?

以前毛澤東講「超英趕美」,英美當笑話看,現在美國「竟」把中國當戰略對手,可見雙方把對方當成「對手」與「假想敵」。

因此,大陸面對台灣的唯一「問題」是中國的國力必須強大到美國不能忽視而且願意「放手台灣」的地步,不過,這也是老生常談了。      

在這些老生常談中,郭偉峰提到了幾個“悖論”頗有趣,但我覺得比較奇怪的是,台獨理論關於「如何不讓台灣被統一」總離不開以下說法:
1.世界在台灣宣布獨立後會一一支持 
2.中國要發展,武統不是選項
3.中國崩潰論

台獨這套塑造了越來越多的「天然獨」,大陸這套塑造了越來越多的「天然統」,我認為大陸這套不斷在變化,台獨這套已經很久看不到變化了,究竟台灣能否以不變應萬變,答案需要等卅年才能見分曉嗎?

我個人看法則是:無論統獨,大陸與太陽花世代應該要是「平行線」,因為雙方誰也不能幫助對方的目標達成。仇中反服貿的太陽花尤其不要忝不知恥的去大陸撈人民幣,蔡英文的國防部長馮世寬都有種「含笑犧牲」了,喊出「支那賤畜外來種滾」的太陽花難道比這個生於中國江蘇的人還沒骨氣嗎?  

Blackjack 2018/1/30

郭偉峰:… “悖論”是什麼?按照哲學概念的定義,“悖論”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悖論”是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主􀀁與思維客􀀁、思維層次與思維對象的不對稱,是思維結構、邏輯結構的不對稱。產生悖論的根本原因是把傳統邏輯形式化、把形式邏輯普適性絕對化,即把形式邏輯當做思維方式。所有悖論都是因形式邏輯思維方式產生,形式邏輯思維方式發現不了、解釋不了、解決不了的邏輯錯誤。所謂“解悖”,就是運用對稱邏輯思維方式發現、糾正“悖論”中的邏輯錯誤。 

  總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過程中的教訓,我們知道,和平發展在目的、手段、效果等各個方面均被“悖論”所扭曲。而大陸方面忽視了如此幾個重大的“悖論”:1,和平發展是消滅“中華民國”的手段;2,共享和平發展紅利是藍營特權獲利,民眾無利可圖;3,大陸的和平發展措施嚴重衝擊台灣的“小確幸”,破壞了台灣社會的穩定,等等。 
 如果套用“悖論”原理,大概有這麼幾種:1,長期存在的“鰐魚困境悖論”,在今後相當長時期依然困擾兩岸關係。在兩岸關係中,我們知道,時間越是推移下去,“鰐魚困境悖論”就會越加突顯,兩岸之間的沒有任何底線的猜忌會成為阻撓與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動力。2,“外祖母悖論”,這個悖論的抽象公式:不可能=現實。如果不能夠把兩岸統一之後的台灣地位處境演繹清楚,並為廣大台灣民眾理解與接受,那麼,不可能=現實就會主導台灣的民意,給兩岸和平統一增加巨大的壓力。3,“理髮師悖論”,就是“羅素悖論”,大陸在今後30年完成祖國和平統一的進程中,如何妥善解決兩岸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一􀀁化融合發展問題,至關重要,沒有這樣的通盤思考,就會成為兩岸關係中的一個進退維谷的“理髮師”。 

  我們知道,解決“悖論”的方法是要採用對稱邏輯,也就是指對稱的思維規律與思維方式。為未來30年兩岸關係把脈,一定要從對稱邏輯原理切入,在戰略方針、具􀀁政策、輿論引導等方面有效“破悖”,大膽積極採用創新思維來進行。習近平對台思想是破解“悖論”的思想武器,為今後的兩岸關係“悖論”指出了破解的方向和路徑。 …

*******


中評智庫:習近平方略與兩岸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8-01-30 00:14:01

  中評社香港1月30日電/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郭偉峰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月號發表專文《習近平十九大對台方略與兩岸未來三十年思考》,作者認為:“如果沒有構築兩岸人民的命運共同體,就企求完全統一,那就不可能採取和平的方式。而要採取和平方式,首先就需要推動兩岸的沒有間距的交流。交流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初級階段,更是必由之途,不可能繞行。把兩岸問題交給時間,在時間中創造機遇,這是中華民族的大智慧。現在看來,時間越是充裕,兩岸和平統一的成本就越低。時間越緊迫,兩岸統一的成本就越高。融合發展與和平發展兩者同屬於和平統一的理念範疇,融合發展的概念與和平發展的概念沒有本質的衝突,但有繼承與發展的內涵。和平發展是基礎保障,融合發展是頂層設計。和平發展主要關乎兩岸關係的維繫,融合發展則與民族振興完全連結。”文章內容如下: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十四條基本方略,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是其中一大方略,由此可知,中共已經把兩岸和平統一提上了最高的議事日程。在2017年恰好是兩岸交流30年之際,如何結合習近平十九大報告的涉台論述,回顧過去,展望未來,辨識大勢,貢獻良知,是兩岸專家學者應該積極作為的。為大陸、為台灣、為兩岸、為民族、為未來,面對澎湃的歷史大潮,兩岸專家學者絕對不可以置身度外。 

  第一,兩岸交流30年的意義、變化與作用 

  1987年10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公佈《關於台灣同胞來祖國大陸探親旅遊接待辦法的通知》,同年底,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交流交往大門開啟,至今剛好30年。作為一位兩岸交流30年的參與者、見證者,我認為,是時候要認真總結兩岸交流的豐富經驗了,並以此為基礎,對未來30年的兩岸關係做出具有前瞻性的研判與規劃。 

  對於過去的兩岸交流30年歷程,無論作出如何高度的評價都不為過,兩岸交流為兩岸關係帶來了根本性的改變,為祖國統一奠定了厚實的社會基礎。從概念的類似到心靈的契合,如果沒有這30年的交流,就不可能達至如此高的境界。兩岸交流30年的經驗予人重大的啟發:實現和平統一,需要時間、需要空間,更加需要的是兩岸人民的全面認同。 
一、1987到2017:兩岸交流30年,對於大陸方面來說,具有非常突出的三點意義: 

  1.找到了感覺。 

  兩岸關係從對峙到互動,兩岸人民從敵人變親人,這種感覺來之不易。之所以有兩岸關係這一概念,實乃當年的外因與主因所決定,不為人的意志所轉移。從1949年到1987年,兩岸隔絕已經有38年之久,兩岸人民已經完全陌生,兩岸雙方以敵對意識為主導。在這樣的基礎上,強求統一必然是唯有武力一途。究竟能不能夠實踐和平統一主張,需要找到歷史的、宏觀的感覺。 

  在心理學概念上,感覺是其他一切心理現象的基礎,沒有感覺就沒有其他一切心理現象。感覺誕生了,其他心理現象就在感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感覺是其他一切心理現象的源頭和“胚芽”,其他心理現象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發展、壯大和成熟起來的。感覺是其他心理現象大廈的“地基”,其他心理現象都是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上。同樣的道理,如果兩岸人民彼此無感,就絕對不會產生求和平、求發展的兩岸關係訴求與熱情。 

  因此,30年的兩岸交流,促使兩岸民眾誕生了彼此無法切割、命運與共、血濃於水的共同心理現象,首要的因素就是彼此找到了感覺。 

  2.找到了方法。 

  兩岸統一的方式方法到底是什麼?是武力統一還是和平統一?在兩岸交流之前,和平統一雖然已經成為大陸的政策方針,但是苦於缺乏方法方式。兩岸交流大門開啟之後,終於找到了和平發展的方法,並且共同營造了為期8年的和平發展盛景。現在,和平統一成為大陸方面最主要的選擇,不僅是決策意志所決定,也有和平發展實踐的重要啟發。 

  兩岸的和平統一問題,確實不是一個黨政機構就可以解決的,更加需要兩岸人民的全方位參與、全面支持,並完全投入。如果沒有構築兩岸人民的命運共同􀀁,就企求完全統一,那就不可能採取和平的方式。而要採取和平方式,首先就需要推動兩岸的沒有間距的交流。交流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初級階段,更是必由之途,不可能繞行。甚至可以說,兩岸交流與兩岸統一是不可分離的,是相伴始終的。 
3.找到了信心。 

  兩岸交流最重要的成果,是讓大陸驗證了和平統一的可行性,由此對和平統一方針最終解決兩岸關係問題充滿了信心。關鍵在於,這樣的信心不是僅存於執政黨、政府之中,而是演進為大陸人民的集􀀁信心,從兩岸交流30年的歷程來看,大陸方面促進交流的有關政策措施無一不受到大陸人民的擁戴支持,尤其是由交流進入到和平發展階段之後,大陸人民爆發了空前的熱情,盡力參與其中。 

  兩岸必能實現和平統一甚至成為了民族自信心的一個組成部分。民族自信心是指一個民族對自己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發展前途的信心。這種信心是建立在理性認識基礎上的。在信心、自信的基礎上,和平統一又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意志。意志是對實現目的有方向、有信念地堅持的一種心理活動。 

  可以說,經過30年的交流,兩岸必須完全統一的歷史使命,必須盡一切能力採取和平統一的方式來進行,的確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堅定意志。 

  二、1987到2017:兩岸交流是雙向的,30年來的變化也是雙方的,在台灣方面出現了三點重要的變化: 

  1.對待大陸的社會心態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 

  因為兩岸經濟早期發展懸殊差別,在台灣經濟發達階段,兩岸產生了誰統一誰的疑問、大哉問。30年的交流過程,其實也是兩岸互相合作與互相競爭的過程。大陸在這30年採取增量改革政策與持續發展模式,各方實力飆升,大幅超越台灣。台灣進入選舉政治格局,不得不採取了減量改革政策與政黨輪替暨政策定期中斷的模式,經濟大幅滑坡,實力不斷消減。 

  因為是大交流時代,台灣民眾對此一漲一消的大勢瞭如指掌。也因此,台灣民眾的社會心態在這30年發生了巨變:從俯視對岸變成平視對岸,再演變為仰視對岸,大陸順理成章成為了台灣民眾願意面對、願意進入的同胞社會。 

  如果台灣民眾對待大陸的心態得到正確的定位,那麼,反對“台獨”、反對戰爭就必將形成堅強的民意,無論哪個人、哪個政黨執政,背棄人民最大的真理,摧毀和平格局,必定失敗! 
 2.大陸因素在台灣政治格局中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 

  在兩岸交流打開大門之前,兩蔣時代的台灣當局採取的也是兩岸統一政策,但是,其早期堅持的也是“武統”,以武力反攻大陸為主要內容。後期大陸轉為和平統一,而台灣當局堅持武力對峙,維持你死我活的敵對狀態。所以,在台灣政治格局中,大陸因素多為負面因素,不可能發揮正面作用。 

  兩岸交流30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看到,通過交流形塑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兩岸關係,大陸因素主導兩岸關係的發展變化。也因此,大陸因素成了藍綠政黨均無法迴避、必須面對、甚至必須打交道的政治因素,已經初步形成結構性的政治基礎。 

  台灣政黨政治、選舉政治格局在這30年形成並日趨成熟,表面看來藍綠輪流執政對兩岸關係帶來了不確定的因素,但兩岸關係因素在台灣政黨政治中的影響與作用與日俱增,也是不容忽視的巨變。 

  3.兩岸和平統一已經成為國際共識,國際環境發生了轉折性變化。 

  兩岸實力現在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經過30年的發展,大陸綜合實力從落後於台灣到超越台灣,再到遠遠拋離台灣,大陸從國際社會的對立面發展為融入國際社會、團結國際社會,與國際社會共同發展,如此大勢已經成為不可逆轉之定局。 

  在30年中,大陸堅持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不動搖,尤其在兩岸交流中彰顯的誠意、善意,感􀀂了國際社會,得到高度好評以及完全的認可。兩岸和平有利於東亞和平、有利於中美關係穩定,有利於全球治理,已經成為國際共識。大陸勢必繼續鞏固這樣的國際共識,台灣不可能有力量挑戰這樣的國際共識。 

  台灣所處的國際環境已經被重新塑造,“台獨”的空間在國際社會幾乎被擠壓殆盡。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已經到了有賴於大陸的善意包容之下,兩岸關係牢牢框住了台灣的國際空間。 
 三、1987到2017:兩岸關係之所以能夠開放30年、和平30年、發展30年,需要注意三個絕對重要的關鍵作用: 

  1.大陸的和平統一方針政策發揮了主導作用。 

  兩岸關係的結構應該是平等的、互動的,但是需要有一個強大的政策基礎,即使雙方認知不一致,但在這個強大的政策基礎上,才能不至於失去平衡。顯然,這個強大的政策基礎不在台灣一方,而在大陸一方。和平統一是大陸的國策,大陸方面50多年來堅持不動搖。兩岸關係30年來歷經風風雨雨,但是雙方始終能夠維持和平的局面,關鍵的因素是大陸方面的和平統一方針政策起到了堅定不移的主導作用,這是重中之重。如果沒有大陸的和平統一方針政策的堅持,兩岸關係的和平因素早就消耗殆盡,兩岸同胞已經經受戰火摧殘絕對不是假想。 

  2.台灣的和平相處的政策也發揮了輔助作用。 

  台灣的生存發展完全依賴於兩岸關係的和平格局,沒有和平就沒有一切。對此,台灣上下完全明白。大陸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已經為台灣以及兩岸關係劃清楚了底線,台灣斷無可能去公然踐踏底線。所以,無論是藍還是綠的政黨,在管治台灣時期,都基本遵守了不宣佈實施“台獨”的底線,以確保兩岸無戰事。與大陸和平相處,是台灣藍綠執政者的最基本的政策框架。這不是良心範疇,這是政治與安全規則。與大陸和平相處,是台灣政黨政治的唯一出路。兩岸交流30年來,這個政治規則實際上是行之有效的。 

  3.美國的和平穩定的政策則發揮了制約作用。 

  美國對華政策與對台政策具有互為衝突矛盾的方面,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制約作用非常突出,對兩岸的統一進程非常不利。但是,美國的兩岸政策在制約兩岸之間武力衝突方面,也有不可小視的作用。美國縱容“台獨”,但又不准“台獨”翻天。美國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但又要維持兩個中國的棋盤。說穿了,美國的兩岸政策完全是利己政策,只要有利於美國自己,就是上策。大陸方面肩負民族振興抱負,小不忍則亂大謀,對美國的相關政策一直採取避其鋒芒的對策。台灣被美國完全操控,無可奈何。但所換取的是兩岸關係的和平能夠得到相對的穩定保證。對於現階段而言,兩岸需要的是忍耐。 
第二,兩岸未來三十年如何破解和平統一難題 

  一、兩岸和平統一要在未來30年內基本完成,必須掌握好辯證關係。 

  對於形而下的“統一時間表”,大陸方面其實一直以來都沒有過多的考慮。但是,形而上的“統一進程表”卻已經成型。要理解中共十九大報告深刻含義,需要從報告的整體性來看問題,同時也要從未來30年發展的進程中看問題。其中涉及的台灣問題也是一樣的。何為“統一進程表”?十九大報告勾勒出來了,那就是,兩岸統一問題必須在30年內基本完成。何以見得?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做出了戰略安排,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如是算來,30年後,也就是2047年,距離建成強國的2050年,也就差3年而已,到那個時候,兩岸關係基本上就定局了。因為大陸的強國構想,不是一句空話。比如在強軍方面,十九大報告要求在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事現代化,2050年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當強國目標基本達至,多個重大的阻撓兩岸統一的因素都將極大弱化、甚至可能完全消失。比如,中美關係如果發生質的變化,美國因素不再可能成為阻撓兩岸統一的重要因素,兩岸和平統一的最大的國際阻力就解除了。所以,30年內完成兩岸統一基本進程,應當是中共的雄心壯志、重大的戰略目標。 

  兩岸關係的本質就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這是涉及兩岸關係根本性質的原則問題,不可動搖。但是,要注意到,在未來30年的兩岸關係進程中,有兩大辯證關係貫穿其內,需要認識與掌握: 

  1.大陸實力提升與兩岸和平統一的模式之間存在辯證關係。 

  按照十九大報告繪製的發展藍圖,大陸的綜合國力提升,也就是實力提升不可遏制,台灣的綜合實力與之相比,將日益處於弱化的地步。大陸決定兩岸關係進程乃至和平統一模式,是歷史的必然任務。台灣從過去在兩岸關係中的平衡的一方,或者說是制衡的一方,大幅度跌入受控的一方,不為人的意志而轉移。但是,如果台灣積極配合,而大陸越發自信,包容度更加大,那麼,今後兩岸的和平統一模式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間、乃至現在難於預測的成長空間。正如習近平對台思想中的創新思維“兩岸一家親”、“心靈契合”,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2.時間推移與兩岸和平統一的成本之間也一樣存在辯證關係。 

  從過去30年兩岸交流的歷史來看,30年的時間給予了兩岸關係充分的培育空間,把兩岸問題交給時間,在時間中創造機遇,這是中華民族的大智慧。現在看來,時間越是充裕,兩岸和平統一的成本就越低。時間越緊迫,兩岸統一的成本就越高,如果急於求成,只有“武力統一”一途,後果是生靈塗炭,百姓遭殃,情感重挫,這樣的成本是巨大的,是難於彌補的,這絕對不是理智的思考。如果兩岸關係今後還有30年的發展時間,大陸可以全力建成現代化強國,台灣也得到兩岸和平發展的機遇。更加重要的是,兩岸和平統一不可能不實現,但是成本是最小的,受益是最大的。 

  二、未來30年兩岸關係主要矛盾會不斷徹底變化,而正論與“悖論”的矛盾會形成為阻礙統一進程的一種主要矛盾,需要周詳應對、有力破解。 

  如果兩岸今後基本能夠排除“武力統一”方式,那麼,未來30年兩岸之間最大的矛盾可能會不斷演變,統與獨作為主要矛盾不會消失,必然貫穿兩岸關係始終,甚至會出現階段性的高潮。但是,不同意志與意識的碰撞會不斷加強,甚至成為兩岸關係中的主要矛盾之一。從8年的和平發展實踐過程中,我們可以預判,兩岸關係和平統一的正論很可能會受到“悖論”的制約,深刻影響台灣民意,影響兩岸關係的歷史進程。所以,如何樹立正論、破解“悖論”,即是“解悖”,必是兩岸共同思考的關鍵問題。 

  超越的時期,兩岸的經濟、文化、社會乃至政治關係都獲得了重大的突破,已經從“大交流後期”進入了“大合作前期”。兩岸關係“化蛹為蝶”的時機似乎就要來臨。但是,隨著蔡英文民進黨的上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勢卻急刹車,跌入對峙冷卻的低谷。究其原因,當然離不開執政黨民進黨的“台獨”理念、路線、政策的作怪,這是最根本的原因。但是,兩岸關係在和平進程中出現了“悖論”矛盾,也是重要的原因,不可以忽視。 

  “悖論”是什麼?按照哲學概念的定義,“悖論”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悖論”是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主􀀁與思維客􀀁、思維層次與思維對象的不對稱,是思維結構、邏輯結構的不對稱。產生悖論的根本原因是把傳統邏輯形式化、把形式邏輯普適性絕對化,即把形式邏輯當做思維方式。所有悖論都是因形式邏輯思維方式產生,形式邏輯思維方式發現不了、解釋不了、解決不了的邏輯錯誤。所謂“解悖”,就是運用對稱邏輯思維方式發現、糾正“悖論”中的邏輯錯誤。 

  總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過程中的教訓,我們知道,和平發展在目的、手段、效果等各個方面均被“悖論”所扭曲。而大陸方面忽視了如此幾個重大的“悖論”:1,和平發展是消滅“中華民國”的手段;2,共享和平發展紅利是藍營特權獲利,民眾無利可圖;3,大陸的和平發展措施嚴重衝擊台灣的“小確幸”,破壞了台灣社會的穩定,等等。 
 如果套用“悖論”原理,大概有這麼幾種:1,長期存在的“鰐魚困境悖論”,在今後相當長時期依然困擾兩岸關係。在兩岸關係中,我們知道,時間越是推移下去,“鰐魚困境悖論”就會越加突顯,兩岸之間的沒有任何底線的猜忌會成為阻撓與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動力。2,“外祖母悖論”,這個悖論的抽象公式:不可能=現實。如果不能夠把兩岸統一之後的台灣地位處境演繹清楚,並為廣大台灣民眾理解與接受,那麼,不可能=現實就會主導台灣的民意,給兩岸和平統一增加巨大的壓力。3,“理髮師悖論”,就是“羅素悖論”,大陸在今後30年完成祖國和平統一的進程中,如何妥善解決兩岸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一􀀁化融合發展問題,至關重要,沒有這樣的通盤思考,就會成為兩岸關係中的一個進退維谷的“理髮師”。 

  我們知道,解決“悖論”的方法是要採用對稱邏輯,也就是指對稱的思維規律與思維方式。為未來30年兩岸關係把脈,一定要從對稱邏輯原理切入,在戰略方針、具􀀁政策、輿論引導等方面有效“破悖”,大膽積極採用創新思維來進行。習近平對台思想是破解“悖論”的思想武器,為今後的兩岸關係“悖論”指出了破解的方向和路徑。 

  三、融合發展是未來30年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最重要方式。 

  習近平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並且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中國夢”的核心目標也可以概括為“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2049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逐步並最終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十九大,上述精神已經繪製成為國家發展藍圖。 

  在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寫入黨章。作為思想體系的重要內涵之一,習近平對台思想也形成􀀁系,必將引導和推動兩岸關係今後30年的發展大趨勢。 

  由此可知,在“中國夢”的時空高度遠眺今後的兩岸關係30年,並不是難事。台灣問題及兩岸關係的最終解決,最重要的因素在大陸自身。按照“中國夢”的宏大規劃,30年之後的中國,應該是剛剛進入國家完全統一、民族振興的初期。而自今而始的30年,每一年都在積累巨大的促統能量。因此,今後的30年進程中,兩岸關係必然進入融合發展的新階段。兩岸大交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融合發展,這是實現兩岸完全統一前的三個階段。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個哲學命題充滿了辯證法思想,對後來辯證法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他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東西比作一條河,聲稱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因為當人第二次進入這條河時,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來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簡潔的語言概括了他關於運動變化的思想:“一切皆流,無物常住。” 

  由此思考,兩岸交流的前30年,與今後的後30年,兩岸關係這一條河絕對不是同一條河,常變常新,常新常變,變是規律。所以,兩岸關係不可能停留在只是交流的階段,也不可能只停留在和平發展的階段。融合發展的概念與政策,應該是今後的一條兩岸關係匯流的新河! 
 兩岸融合發展是中共十八大以來對台工作理論的重大創新,更是習近平對台思想的核心內涵。十九大報告中,融合發展內涵得到了充分展示,必然進入實施期。融合發展與和平發展兩者同屬於和平統一的理念範疇,融合發展的概念與和平發展的概念沒有本質的衝突,但有繼承與發展的內涵。和平發展是基礎保障,融合發展是頂層設計。和平發展主要關乎兩岸關係的維繫,融合發展則與民族振興完全連結。今後的兩岸關係,融合發展是綱。 

  融合發展的內涵極為豐富,主要包括:1,與國家完全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頂層設計密切契合、互為因果。2,是新發展觀之下的國家統一觀,是解決台灣問題、最大程度擴展國家統一戰略空間的基本路徑。3,是對和平發展邁向和平統一的再探索,是聚同化異的重要方式,為和平統一創造條件和基礎。4,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心靈契合是其中核心理念。5,是兩岸人民福祉得以保障且不斷提升擴大的政策基礎。 

  由此可知,兩岸交流是初級階段的原因在於:屬於哲學範疇的感知階段,是對存在的反應,以感覺、情感為主。兩岸交流階段產生的和平發展,則屬於哲學範疇的認知階段,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而融合發展,則是哲學範疇的思維階段,思維最初是人腦借助於語言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思維以感知為基礎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與發現事物的內部本質聯繫和規律性,是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用哲學名詞來區別三者相互之間的異同,或許更加能夠說清楚區別所在。 

  四、實現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中的三大趨勢。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9月26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指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我們理解台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願意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同時,台灣同胞也需要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陸13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 

  我認為,習近平在這段話中,很好地把握了兩岸形式上的統一與心靈契合的關係,予人巨大的啟發。形式上要統一,心理上也要統一。這是對和平統一的最高要求。這也就決定了,儘管今後30年大陸實力日益提升,但是在兩岸統一議題上,絕對不會不尊重台灣民意。統一是兩岸共同的進程、共同的需求、共同的結果。 

  在十八大,習近平接任總書記之後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發表講話,把人民幸福作為中國夢實現的一個重要標誌。習近平在政治理念方面,賦予了人民主體地位以全新內涵,逐步形成和確立了自己的人民主體地位思想。3萬多字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二字出現超過200次,甚至作出這樣的重大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兩岸實現最終統一,關鍵在於兩岸人民,和平統一可以確保美好生活的存續,一定是兩岸人民的嚮往。台灣同胞在參與兩岸和平統一過程中,同樣憧憬美好的生活。所以,在未來30年,如何以民為本,把人民幸福尤其是台灣同胞的幸福融化到兩岸關係的發展中,是需要重新思考、謀篇佈局,以及全力推動的。 

  在今後30年,兩岸和平統一不僅僅是話題,而會演進為思想與觀念,出現這樣的時代特徵: 

  第一,共議統一。和平統一的因素日趨強大,主導兩岸關係的走向。兩岸和平統一的思想成為社會意識主流,武力統一觀點與台獨言行日趨式微。大陸對台灣的政治包容度達到空前的高度,台灣社會民意從畏懼轉而關注統一、乃至歡迎統一。台灣政黨政治從著眼和平格局轉入考慮兩岸和平統一的台灣前途。 

  第二,共促統一。在和平發展時期的和平紅利演進為統一紅利,大陸從對台讓利階段,經過與台分利階段,再進入兩岸共同創利階段。兩岸和平統一創造的政治經濟機遇的巨大規模,是兩岸民眾前所未見的。台灣民眾可以選擇享受全面的大陸居民的同等待遇,成為共同致力於促進中華民族振興的主要力量。

  第三,共創統一。統一的模式究竟是怎樣的?今天言之過早。屆時大陸高度自信,台灣充分相信,兩岸政經社會文化大融合,必然會進入共創統一模式的程序。對此共創模式,我們今天的思維因為條件的限制,可能會顯得貧乏,有待歷史河流中的新源頭湧來! 

  這三大特徵,其實就是三大趨勢,就是未來30年的兩岸關係進程中,大陸對台工作務必形成和獲得的結構性成果。如果不能夠獲得這樣的成果,就意味著兩岸和平統一進程已經被意外中斷,遺留的台灣問題將嚴重影響“中國夢”的實現,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絆腳石。 

  須知,兩岸交流30年不是終點,而是未來30年兩岸完全融合的新起點,兩岸同胞每一個人都處在兩岸融合、民族振興的偉大時代。讓我們繼續努力、繼續前行吧! 
參考資料: 

  〔1〕書籍:《習近平對台思想研究》,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7年8月初版 

  〔2〕雜誌:《中國評論》月刊 

  〔3〕網絡:中國評論新聞網

******

【有片】馮世寬「含笑犧牲」說惹議綠委:觸霉頭| 蘋果日報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60614/885193/
2016年6月14日 - (更新:新增影片)國防部長馮世寬昨晚指出,中華民國已遠離戰爭有很長的時間,「我們已不知道戰爭是如何地殘酷」,所以他希望國軍做好保家衛國的準備...

中時社論:統一/台獨 誰真愛台灣系列二》台獨背離現實 只是民粹工具
2018年01月29日 19:34  主筆室
台獨論者攻訐統派的一個主要論點是,統派的聲音會讓國際社會誤以為台灣自己不想獨立,因而不會想要支持台灣。更極端的說法是,台灣要先勇敢宣布獨立,國際支持力量才會源源而至。這派論點不但攻訐統派,也批評蔡英文政府不夠勇敢,也正是出於這個角度,他們將統派聲音視為洪水猛獸,認為妨害了他們的建國大業,欲去之而後快。問題是,台灣決心獨立,國際社會就會支持台灣嗎?當國際社會必須在大陸與台灣之間二選一時,會選擇台灣,放棄大陸嗎?

各國在國際社會活動,最終目的在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或許個人、政黨與政治領袖基於價值觀,希望實現民主人權、環保、動物權等理念,但理念性的主張在成為國家行為時,仍然必須服膺現實利益的需要,因而往往必須做出妥協。至於民族、宗教乃至分離主義等,更是沒有理念原則可言,常常淪為地緣政治和大國博弈的工具,這在許多國際衝突熱點地區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在那些不具有地緣政治影響力的分離主義問題上,其他國家幾乎都採取與己無關的中立態度,這在前不久的加泰隆尼亞分離事件中就有清楚展現,西班牙的強硬態度並未受到各國圍剿,而加泰隆尼亞縱使公投通過,也沒有得到國際的支持。

台灣的國際處境顯然比加泰隆尼亞複雜得多,作為唯二的冷戰遺存之一,兩岸對立不僅是大陸與台灣雙方的分歧,也牽涉到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地緣政治需要,也正是因為這種需要,美、日等國才會介入台海議題並給予台灣一定程度的支持,以避免台灣與大陸復歸統一。
但美、日等國並非為了台灣的利益才做此選擇,而是希望借助台灣制衡大陸,以維護其自身戰略利益。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日等國並不願看到兩岸輕啟戰端,因而也會對兩岸局勢做出必要的管控,避免雙方擦槍走火,這是兩國明確反對台灣尋求法理獨立的原由。

如果能夠對這樣的國際情勢有所了解,台灣人應該明白,再多的立場溝通與政策遊說都不會從根本改變這些國家的戰略抉擇,最多只不過是在一些枝節問題上做出改變或者突破。至於其他國家,包括歐盟、澳洲等,雖然基於相同價值觀,議會經常出現親台言論,但政府層次卻非常保守,其立場不會因為台灣主張獨立而有所改變。就算台獨人士天天去國際社會發聲,各國也照樣不會支持台灣參與主權國家的國際組織。

其根本原因在兩岸國際影響力的消長,隨著大陸的崛起,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各國競相與大陸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因而除了美、日等極少數國家外,愈來愈多國家願意接受大陸定義的「一中」,並限縮與台灣的官方關係,至於台灣邦交國數量和駐外代表機構的減少,也注定是必然的趨勢。

統派在表達觀點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呼籲台灣社會回歸現實,不要繼續沉溺於台獨營造的謊言之中。經過兩岸互動30年,大陸和美方都已為台獨畫下紅線,台灣歷經3次政黨輪替,不同政黨的執政者統統不敢逾越,包括選前宣揚台獨的政治人物,選後也照樣乖乖維持現狀。換句話說,現時的台獨主張早已經淪為選舉動員機器,政治人物通過一次次重複的訴求來割裂台灣社會,以達到最大限度動員選民的目的,最終實現特定政黨選舉利益最大化。

更讓人不齒的是,台獨不僅成為政治動員的工具,它甚至也被許多團體和個人利用為牟取私利的工具。許多鼓吹台獨的人當然知道台獨的不可實現性,但仍然以此為藉口獲得影響力,或者藉此申請政府經費,進行民間募款,以台獨活動之殼包裝旅遊、經商的目的,在國際社會上演一幕幕荒誕劇。
從這個角度看,統派的發聲只不過是揭穿了他們的畫皮,阻擋了他們的財路,這恐怕才是他們深深記恨統派的真實原因。
台灣從八國聯軍起就是中國「敵國」,台籍日本兵為日本天皇而戰,只有 ...
blog.sina.com.tw/blackjack/article.php?entryid=658681
2017年2月21日 ... 無論是發生在血緣祖國大陸的「百年國恥」,還是發生在精神祖國日本的「黑船來襲」, 都令台灣人「感同身受」。這使得他們比大陸人還有日本人更樂見出現中日團結抵禦 西方國家的情況,因此希望為這場「驅逐白種人的聖戰」付出一己之力。甚至也有不少 台灣人相信,藉由參加日軍可以提升自己在日本殖民統治者心目中 ...

blog.sina.com.tw/blackjack/search.php?pbgid=19586...d...
或許現在大陸的「兩岸一家親」世代不在意,但等到大陸「天然統」世代取而代之後必然 向台灣追討這個「百年國恥」,現在台獨的貪婪將謀殺全體台灣人的未來! Blackjack 2017/11/10 蔣中正流落民間的一封信破解1949年黃金密運來台 2017-11-10 09:00 聯合報陳宛茜/台北報導 ​1949年兩岸分裂前後,前總統蔣中正下令將大批黃金從  ...

blog.sina.com.tw/blackjack/article.php?entryid=649880
2015年4月28日 ... 當時和呂一起去馬關的人士,如果「既非朝聖,更非感謝日本」,為何要選在《馬關條約 》簽訂百年紀念日,而不是日本投降紀念日? 一段國恥,兩種反應。不做中國人的人, 所以對於國恥無感,依賴強權制衡祖國是其上策。國恥是繼承愛國傳統之台灣人的 刻骨銘心之痛,他們不抱怨祖國,只想盡一己之力讓國家富強,才能 ...

blog.sina.com.tw/blackjack/article.php?entryid=654602
2016年6月1日 ... 本部落公告 本人所有文章,包含有關政治、經濟或社會上時事問題之論述(即著作權 法61條所稱之範圍),未經本人書面授權同意,一律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侵害本人著作權者,必定追究。 著作權法第61 條揭載於新聞紙、雜誌或網路上有關 政治、經濟或社會上時事問題之論述,得由其他新聞紙、雜誌轉載或 ...

blog.sina.com.tw/blackjack/?idx_page=46&%3B%3Bweb=1
這是1995年4月18日報紙的白紙黑字。當時和呂一起去馬關的人士,如果「既非朝聖, 更非感謝日本」,為何要選在《馬關條約》簽訂百年紀念日,而不是日本投降紀念日? 一段國恥,兩種反應。不做中國人的人,所以對於國恥無感,依賴強權制衡祖國是其 上策。國恥是繼承愛國傳統之台灣人的刻骨銘心之痛,他們不抱怨祖國,只想盡一己 之 ...

blog.sina.com.tw/blackjack/category.php?pbgid=19586...
统一的道理在于土地, 在于洗雪百年国耻。当今世界是民族国家构成的世界体系。对 任何民族国家,最稀缺的资源是土地。古今中外,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野以战, 杀人盈野。以巴冲突为什么?为了几块弹丸之地。印巴打了三场战争,为什么?为了 克什米尔这块地。俄国在车臣打什么?为了那块地。中国自明朝以后,人多地少成为 制约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柯文哲不可能成全侯友宜:選舉補助款比當醫生好賺多了,還可以豢養一群人

柯文哲選上台北市長時說八年內超越新加坡,現在第五年了喔

郭台銘說天天在練身體後會有期,其實柯文哲更該練身體!因為蔡英文政權選後可能會司法追究26件無心跳器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