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亮祭祖「問題」在哪?從蔡正元痛批黃澎孝、謝志偉外省台獨不拜祖先談台灣文化祖先的「時代變遷」Taiwan ancient
郭正亮近日前往大陸福建省漳州祭祖引起諸台獨痛批,蔡正元特別針對「外省台獨」黃澎孝、謝志偉點名批判,過去我曾寫過 外省台獨的弒父情結 、 外省人的神主牌 ,如今又過了十多年,台灣文化大變異於中國文化的部分,值得一談。 台灣所謂的「外省人」跟中國的「外省人」概念不太相似,中國的「外省人」多是離鄉背井但總有一天會歸故里的概念,離鄉原因可能因為工作、婚姻、求學等等,時間維度也並非永久。台灣的「外省人」則基於「 1949 年的大遷徙」戰亂而來,具有離散經驗,很多人終其一生未能回鄉,回鄉的也人事全非,就算曾在故鄉有親情聯繫,也可能妻離子散父母雙亡。 台灣「外省人」的這類「故事」我寫了很多也很多人寫,由於自由時報專欄作家李敏勇曾痛批已故作家齊邦媛《巨流河》是整理流亡意識,所以那套我還是免了,已經不合時宜也無須再提。 我在 2006/05/17 曾寫過「 外省台獨的弒父情結與轉型正義 」,到了 2010/02/09 又寫了「 外省人的神主牌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談郭正亮祭祖,應該比較符合現在的台灣文化現狀。 台灣漢人文化所謂的祭祖,過去會強調來自中原,例如客家人的堂號、河洛人的漳州泉州各祖籍,既然有起源,也就有「尋根」,過去包括民進黨一些政客例如謝長廷也曾前往中國尋根,當時還痛哭流涕一番,其實我很不理解為何會對這麼多代以前的祖先感情充沛。 就我而言,我的父親是外省老兵,他晚年病痛纏身加上我母親身心障礙,所以他始終沒有完成他返鄉探親的「夢想」,他生前曾接過來自故鄉的家書,那邊的人信中說對我們這邊的親人很「懷念」,我看了完全不懂,沒見過又沒有感情,談什麼「懷念」。 後來,換成我母親這邊的親人來找她,我跟著母親那邊的長輩回到台灣南部鄉下,親人的熱情還有對我而言非常龐大的家族讓我極度驚訝,原來我們在世界上還有這麼多不知道怎麼稱呼的親戚!去年收到一個判決書是關於我母親繼承一塊土地,幾十頁判決書看下來,土地持分不到百分之一 … ,我終於知道「族繁不及備載」是何意。總而言之,台灣這邊的親戚由於有交流,感覺上「真實」多了。 但無論哪一邊,隨著時間推移,對我們這些外省第二代兼本省第 N 代來說,祖先是一種非常淡薄的觀念,親戚這個概念在這時代也虛無飄渺。 目前台灣文化關於祭祖、尋根是以父系文化為基礎,母系那邊的祭祀、尋根也...